2022-06-08 15:25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自然資源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地災防治工作持續發力,2021年成功預報地災905起,避免直接經濟損失13.49億元,地災防治基礎工作、基層防災能力建設得到加強。
為增強廣大群眾的地災風險意識、提升基層的地災防范防御能力,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日前公布了2021年全國地質災害成功避險十大案例,工勘集團成功預警深圳“8·18”仙桐體育公園北側崩塌案例入選其中。
仙桐體育公園足球場北側邊坡崩塌現場
案例概況
2021年8月18日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傾瀉在深圳市羅湖區,位于蓮塘街道的仙桐體育公園足球場北側邊坡短時間內連續發生兩次局部小型崩塌。
幸運的是,在地災發生的20分鐘之前,工勘集團自主研發的多參數智能形變監測儀及時監測到現場數據的大幅突變,并觸發了羅湖區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平臺的紅色預警。
平臺的預警短信在1分鐘內及時發出,仙桐體育公園迅速采取閉園措施,疏散現場數十名游客,及時避免了人員傷亡,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案例啟示
自然資源部:該案例提醒城市地質災害不容忽視。市區若有山地,就有發生滑坡、崩塌可能;若有巖溶地基,便存在地面塌陷風險。在人員密集區,哪怕是小的掉塊落石,也要高度重視。風險隱患巡查排查、監測預警、防御措施都不能大意,如此才能在突發險情時,做好避險疏散安全有序。
仙桐體育公園北側崩塌的成功預警,離不開監測設備高精度有效告警與自動化監測平臺高效配合,以及相關人員的及時響應。近年來,工勘集團在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的統一部署下,不斷加強智能監測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研發應用,截至目前,自主研發的智能監測設備已在全國部署五萬多臺,為地災、橋梁、危房、公路等多行業智能監測提供全流程服務。
▲▲ 自主研發的智能監測設備于珠穆朗瑪5800米處高原經受住了極端條件的考驗。
▲▲ 自主研發的智能監測設備曾亮相央視新聞直播間,助力重慶地質災害監測。
▲▲ 低功耗物聯網技術為超8萬個地災隱患點提供24h自動化監測預警服務,圖為IOT監測設備健康狀態管理平臺。
工勘集團將堅定不移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將生產與科研相結合,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方法,為全國生態保護修復、地質災害防治做好技術支撐。